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刘玉?通讯员 孙凯明 谢梓帆)“孩子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村里和镇上读的书,没出过大山。真没想到,读了大学,竟然有老师从几千里远的地方来到我们这山沟沟!我们这儿太偏僻了,山路不好走,老师们真的太辛苦啦!”近日,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模山村村民黄冬平看到来自孩子学校的老师时激动不已。
这几天,万载县的山里一直下着雨,大连海事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3位老师在崎岖的山路上,边开边小心翼翼地避开路边陡峭山崖上不时落下的碎石。此行,他们将利用7天时间在宜春市和萍乡市9个区县的15个乡镇(街道)走访15户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行程预计将达4200多公里。
这是大连海事大学春季学期以来的第三批家访之行。3月27至4月2日,该校3名学生工作干部在贵州省毕节市5个区县的8个乡镇,实地走访了10户学生家庭,行程共计6300余公里;4月22-29日,又有3名学生工作干部前往江西省上饶市8个区县13个乡镇走访了15户学生家庭,行程4500多公里。算下来,三批家访累计行程近1.5万公里。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大连海事大学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从实际出发制定办实事清单,组织党员干部积极承诺践诺,着力让党史学习教育在“力行”上凸显成效,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其中,实施“生活困难援助计划”被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在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基础上,学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深入边远老区调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需求,开展学生家庭实地走访,走基层、查实情、给政策、送温暖,不断让精准资助深入人心。
在电话、微信交流快捷方便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做实地家访?
“2017年以来,我们开始使用大数据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等级进行科学认定,但是在评定过程中因为政策宣传贯彻不到位、学生理解不足等原因难免造成认定偏差。我们今年选取100个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开展入户走访,根据他们的家庭实际情况,调整认定级别,切实为学生办实事。”大连海事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陈泽羽介绍,他们在学生家里了解学生的真实家庭情况,听家长们“唠叨”家里的困难,宣传国家资助育人的好政策。家长们*高兴的就是听老师讲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良好表现,他们有的评上了优秀大学生,有的在创新创业比赛中拿了奖,还有的入了党……
陈泽羽介绍,工作组在江西这次家访中获知,有一名学生的父亲一个人要供养3名大学生,这是学校之前没有了解到的。像这样的情况,学校会将学生的资助等级调整为一等,并将给他安排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切实解决他的生活困难。
有着28年党龄、做学生工作30年的王焰全程参与了三批家访,她动容地说:“江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走访学生家庭的过程,也是我们受教育的过程,更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实践。我们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情况,介绍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宣传资助政策。家长们的认可和笑容是对我们*大的鼓舞。”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